蜂拥而起(fēng yōng ér qǐ)到底是什么原因?
印度海军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战斗群在阿拉伯海进行威慑巡航,陆军向克什米尔增派T-90坦克集群,并紧急签署26架“阵风”战机采购合同,为“有限军事行动”铺路。巴基斯坦方面也已完成三线部署:中国制造的SH-15自行榴弹炮在克什米尔实控线AP型护卫舰与印度航母编队形成海上对峙,歼-10C与F-16机群在边境展开“三场同步军演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莫迪特意选择在内阁安全委员会会议前单独召集军事会议,这种程序上的反常暗示着决策层已形成动武共识。
回顾历史,2019年的普尔瓦马袭击事件后,印度并未立即采取军事报复,而是在12天后出动12架战机空袭巴控克什米尔地区。最终双方各自宣布胜利,印度宣称打击了恐怖分子营地,巴基斯坦则通过邀请记者实地考察质疑印度战果的线年相似,莫迪再次授予军方“完全行动自由权”。这既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,也是对巴基斯坦的威慑。但全面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性的,从巴基斯坦明确表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意愿可以看出,双方都清楚全面冲突的后果。
因此,2019年的冲突模式很可能重演:印度可能会在精心选择的时间点实施有限度的军事打击,巴基斯坦将做出对等回应,随后双方通过外交渠道逐步降级。这种“点到为止”的冲突模式既能满足国内政治需求,又可避免局势失控。
当前印巴局势中还有一个关键变量:正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外长会议。中国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会晤可能成为化解危机的关键。中国作为巴基斯坦全天候伙伴和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,既不能坐视盟友安全受损,也不愿看到“一带一路”南亚走廊陷入战火。王毅外长很可能提出“双暂停”方案:要求印度停止军事动员,同时敦促巴基斯坦约束境内武装组织。这种策略在2019年印巴危机中曾见成效。
实际上,印度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台阶。莫迪已经靠边境炒作赚足了民族主义选票,再闹下去线万亿美元GDP的增长目标就会泡汤。中国此时递出橄榄枝正合适,既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,又避免家门口生乱。中巴经济走廊若被战火波及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的棋局将受到严重影响。亚洲的稳定符合中印共同利益,这是实打实的战略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