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置房工地上的“多料青年”
日期:2025-08-11 来源:原创/投稿/转载 浏览次数:179
当相机镜头扫过工地环保监测屏,风速0.9m/s,湿度48.2%,温度35.1℃——这些跳动的数字,是徐跃洋眼中“工地脉搏”的律动。这位手持相机的“工地创客”,正用创新视角记录着建设者的日常。而镜头之外,他是中铁一局上庄村安置房建设项目工程部技术员兼团支部书记、党支部廉洁宣传员、工会委员。
“要做就做好!一次到位,不返工!”这是徐跃洋的工作信条。对外负责联络多个政府部门、各类公用企业办理门类繁多的证照,对内负责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编制、销号制工作平台信息录入和数据维护。工作千头万绪,倒逼他独创出他自己的“四象限工作法”。
安置房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各种手续,诸如挖占许可证、夜间施工许可证、临时用地许可证……手续繁琐、资料繁杂,办起来犹如过“关卡”,得耐得住性子、受得了“熬煎”。可徐跃洋按照他自己的四象限工作法把事情划分出轻重缓急,妥善安排时间,集中精力逐个击破,竟在“熬煎人”的办证工作中体会到游戏“通关”的快感。
作为身兼团支部书记+工会委员+廉洁宣传员+党群协理员的“多料青年”,徐跃洋的工作日志总比别人多几行:植树节前,在公司团委的组织下,他带领项目团员携手陕西职业学院,开展了“为爱充‘植’种个春天”主题志愿者活动;通过购买的绿植与高校学生置换了数百件二手学习用品、旧衣物等全部捐赠给了昌都市藏区儿童;劳动节、青年节到来之际,策划组织工会的“快乐工作、快乐生活”文体活动和团支部学习“五四”精神座谈会;倾力助推“工地歌手”亮相公司新媒体平台;创新开展廉洁宣传,通过廉洁主题剧本杀活动,让项目员工通过沉浸式情景推演,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辛镜)
上一篇:桨(jiǎnɡ)羚(línɡ)箕(jī)可以这样解读吗?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