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殷弦茶玫究竟怎样?
清末戊戌变法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还是举人时,在1894年底给自己的老师欧阳中鹄(曾担任很多政要的幕僚)写信筹集改革经费时,甚至曾经这样写道:“试为今之时势筹之,已割之地不必论矣。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,尽卖西藏于英吉利,……费如不足,则满洲、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,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。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,我之力终不能守,徒为我之累赘,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,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,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。”
整个信的内容就是:最好将新疆全部卖于俄罗斯,将西藏全部卖于英国,再用卖来的钱偿还清政府因甲午战败,高达两亿两白银的赔款,如果还不能凑齐费用,像满洲、蒙古这样的边境地区,都可以卖!新疆和西藏面积有几百万平方公里,以我们现在的力量终究守不住不说,实在是我们的累赘,但是卖出去所获白银应该会超过两亿两白银,剩下的钱可以用来变法,还能一举两得,将英国和俄罗斯请来保护我们十年。
几年过后,康有为、谭嗣同等经过公车上书,得到光绪帝支持,变法即将开始。自称“详考数十年之世变,而切究其事理”的谭老爷(官员),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卖地计划:“计内外蒙古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不下二千万里,每里得价五十两,已不下十万万。除偿赔款外,所余尚多,可供变法之用矣。”而此时,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更是亲自上书光绪帝:英吉利垂涎西藏而不能遽得,朝廷果肯弃此荒远地,可得善价供新政用,不难也。
翻遍整个史书,看到这里,惊出一身冷汗!好在戊戌变法……不然现在的中国国土还剩下了多少?在我们从书本上学习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!”时,难免热血沸腾,为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,感动流泪。然而在看到他们执政的想法,治国之理念时,恰恰想到的是,幸好还有左宗棠这样的中流砥柱存在,他的坚持:中国一个都不能少。让我中国,还算完整地保留到现在。
不得不说,被我国历史肯定的大儒谭嗣同,竟然会有这样让人不可接受的言论。那么,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,为什么会认为,这是一个大胆且自以为正确的救国想法呢?
新疆和西藏,远离京城,当时的清政府对这两处地方掌控能力是十分有限的。不仅如此,这两个地方还会时常发生叛乱,每一次出兵平息,大量的军费自然成了一笔不小的开销。清政府负债累累,背着许多的赔偿款,根本无力来保持这两个地方的安宁,只会使得清政府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。
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,这样稀少的人口数量,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在难以发展起来。依照清政府当时的能力,很难做到对于两地的资源利用,进而推动发展。于是,谭嗣同认为,既然留着也没什么用,就不如拿出来卖个好价钱。
清政府数次败在了列强之下,政府资金来源变得十分困难。而且,每年都要向列强偿还大量的赔款,干脆用地来换钱,不仅能将全部的赔款还清,还能剩下一大笔资金,可以进行变法,图发展。
另外,谭嗣同还觉得,满洲以及蒙古这些边境地区,也都不应该要,清政府实在是无力打理,用一句话来说,只要阻碍清政府发展,没法将资源利用的地方,就都可以用来换钱。谭嗣同认为,这才是一个明智的人该作出的选择。
但是,谭嗣同错了,一个国家的领土,代表着国家的尊严,大嘴一张,就如此轻松打着卖出自己国家的土地的算盘,无疑损害了一个国家的尊严,这样的变法还能成功吗?还有意义吗?
1898年,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斩首示众。这或许与他的“曲线救国”理念有着莫大的关系,不战而退,就想着将土地卖出去,实为谭嗣同等人的一大败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